新年開啟。在吉林省遼源市龍山區,處處涌動著濃濃的暖意和溫情。龍山區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隊走進社區村屯,黨的二十大精神理論宣講走進群眾身邊,關愛困難群眾、道德模范和節日堅守一線工作者的慰問活動持續開展……
龍山區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緊緊圍繞區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各項任務,突出重點,創新載體,成立龍山區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總隊,組建“8+N”志愿服務隊伍94支,注冊志愿者近4萬人,積極開展志愿服務、理論宣講、文藝惠民、科學普及等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活動,用心用情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走深走實。
自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開展以來,龍山區堅持全域覆蓋和融合互促的工作思路,重點圍繞基層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設,以區、街道(鄉、鎮)、社區(村)三級為單元,按照“五有標準”和“1+10+N”的陣地布局,整合黨群服務中心、文化活動室、農家書屋等各類公共服務資源,建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1個、實踐所10個、實踐站45個,以弘揚志愿服務精神、傳播志愿服務專業知識、打造志愿服務項目示范典型為目標,在實踐中深入探索志愿服務高質量發展鮮活經驗。
龍山區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緊貼群眾需求,推動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從“大水漫灌”到“精準滴灌”,深入開展一街(鄉)一特色、一街(鄉)一品牌創建活動。培育福鎮街道義務巡河隊,開展河道保護、文明勸導、撿拾垃圾等文明實踐活動,為建設更有秩序、更有活力的文明水岸發揮了巨大作用。北壽街道“西安特支”紅色教育基地等城區志愿服務品牌,壽山鎮“無事宴”、工農鄉“鄉賢會”等農村志愿服務品牌,任桂梅愛心工作室、“五老”宣講團等關心下一代志愿服務品牌,“助力‘創城隨手拍’”等文明城市創建工作品牌大力開展接地氣、有活力、可持續的文明實踐活動,有效打通宣傳群眾、關心群眾、服務群眾的“最后一米”。
為滿足群眾對文明實踐的需求,龍山區凝聚多方合力、拓展工作載體,用心用情滿足群眾對志愿服務的需求。在居民小區、重要路口、田間地頭,總能看到身穿紅馬甲的文明實踐志愿者,他們幫助居民治理人居環境,配合交警維持道路秩序,解決困難群眾實際問題,組織協調衛生、科技、農業、法律、民政、文藝工作者,常態化開展理論宣講、結對幫扶、醫療就困等志愿服務,培育和引導廣大人民群眾養成文明生活習慣,共同構筑基層治理現代化的強大合力,成為提升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的重要力量,受到群眾的一致好評。 (供稿:吉林省文明辦 吉林文明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