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 id="1edqn"><small id="1edqn"><kbd id="1edqn"></kbd></small></u>
    <source id="1edqn"></source>
  • <b id="1edqn"><address id="1edqn"></address></b>
  • <var id="1edqn"><td id="1edqn"><object id="1edqn"></object></td></var>
    <var id="1edqn"><track id="1edqn"></track></var>

    <b id="1edqn"><acronym id="1edqn"></acronym></b>
    <source id="1edqn"></source>
    河南省漯河市:文明健康的幸福之城
    發表時間:2023-02-19 來源:中國文明網

      近年來,河南省漯河市委、市政府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精心布局城市建設,深入推進全國文明典范城市創建,持續提升城市品質。如今,一座宜居宜業、文明健康的幸福之城已然呈現。

      走綠色發展之路——讓人民群眾在藍天碧水綠地中共享幸福

      2月6日下午3時,金色的陽光灑在紅楓廣場上,62歲的市民張云看著3歲的小孫女在廣場上奔跑玩耍,一臉笑意?!昂⒆又灰诩铱摁[,我就把她帶到這里跑一跑、玩一玩,她立馬就高興了?!睆堅普f。

      穿城而過的沙河、澧河,賦予漯河市得天獨厚的“水”“綠”底色。近年來,漯河市依托文明城市創建和百城建設提質工程,著力打造“水綠相映、水在城中、城在園中、人在景中”的美麗漯河。隨著沙河國家濕地公園、青龍河濕地公園、水韻花溪濕地公園、小南湖濕地公園、月灣湖公園等一系列主題游園的建成開園,沙澧河風景區成為城市的“會客廳”、市民的健身樂園。

      除了圍繞“水”做文章,漯河市還將城市游園建設與市民休閑健身結合起來,逐步建成百余個功能完善、景觀風格協調的街頭游園,打造“15分鐘健身圈”。其中,樂道建設更是深受群眾好評。目前,漯河市已建成樂道近700公里。樂道宛如一條條“綠色動脈”,成為市民綠色出行的便民道、城市體驗的風景道。

      生態環境的優劣與群眾的幸福感息息相關。近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科學布局下,漯河市逐步走出了一條生態保護與綠色發展雙贏之路。沙澧河成功創建省級“優秀”美麗河湖;多年不見的黑天鵝、赤麻鴨又飛回了漯河;號稱“水中大熊貓”的桃花水母也屢屢在澧河出現;黑河、汾河等由昔日的臭水溝變成今日鳥類垂愛、民眾垂釣的常清河;幸福渠猶如一條蜿蜒美麗的“綠色飄帶”,給市民帶來實實在在的幸福感。

      全市空氣質量明顯改善,“漯河藍”成為常態,“滿天星”亦可常見;土壤污染防治攻堅成效考核始終位居全省第一方陣?!熬G色漯河”“生態漯河”“宜居漯河”成為漯河市閃亮的名片。

      增進民生福祉——讓人民群眾在獲得感、安全感提升中共享幸福

      “家住大河花園小區,孩子在小區對面的太行山路小學上學,不用家長接送。自從家門口的學校建成招生后,全家人的幸福感又提升了?!薄拔以谛l龍工作,一個月工資5000元左右。在家門口就業,不缺席孩子成長,收入也不比大城市差。城市發展,讓咱們普通老百姓的幸福感也大大提升了?!薄患傩拯c贊的民生實事,一張張市民幸福洋溢的笑臉,浸潤著濃濃的民生情懷,更是城市宜居幸福最有力的體現。

      近年來,漯河市委、市政府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醫療、教育、養老、就業等領域集中發力、綜合賦能,積極回應群眾關切,滿足多層次、多樣化的民生需求,持續改善民生、增進人民福祉,交出了一份出色的答卷:

      基礎教育事業優質均衡發展。漯河市投資30多億元,新建、改(擴)建的20所中小學校已經全部實現招生,滿足了人民群眾對優質公平教育的需求。2022年,漯河市新建、改(擴)建公辦幼兒園39所,現已全部完工,新增學位萬余個,學前教育普及普惠水平全省領先。

      城鎮新增就業年均約4萬人。城鎮新增就業、創業培訓等主要就業指標完成情況位居全省前列;城鎮登記失業率低于省定控制線一個百分點;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全市就業形勢保持總體穩定。創業帶動就業乘數效應明顯增強,累計發放創業擔保貸款17.8億元,扶持4959個市場主體,帶動2.48萬人就業。

      衛生健康事業成效顯著。十大區域醫療中心全部建成,承建4個省級區域醫療中心,建成4家三級醫院;在全省率先實現二級以上試點醫療機構“通卡就醫”;公立醫院醫療費用增幅明顯下降;臨潁、舞陽縣域醫共體建設高質量推進;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顯著增強,基層診療量占比超55%。

      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持續發力。2019年建立全市高齡老人生活津貼制度,每年為6.5萬名高齡老人發放資金約5500萬元。目前,全市共有5個縣級特困供養機構、16個街道綜合養老服務中心、45個鄉鎮敬老院、142個社區日間照料中心、1199個農村幸福院。

      加速城市建設——讓人民群眾在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中共享幸福

      “以前不通的路通了,以前不亮的燈亮了,以前不平的道路平了,真好!”“不管外面多冷,家里都是20多攝氏度。這個冬天,集中供暖帶來了滿滿的幸福感?!薄峒俺鞘谢A設施完善,市民無不贊嘆。

      近年來,漯河市把文明城市創建與推動城市建設提質深度融合,加快推進基礎設施建設。

      近五年,漯河市先后投資1100多億元,實施城建交通項目1355項。全市新建、改造道路124條,打通“斷頭路”54條;新建、改造市區道路交叉口31個;對京廣高速南站、寧洛高速西站進行升級改造;建設跨河橋梁20座、跨鐵路橋涵15座、跨高速橋涵12座,新建、改造市區橋梁15座。

      集中供熱實現突破性進展。已完成市區65條道路供熱主管網建設,鋪設供熱主管網207公里,建成換熱站168座,供熱入網面積達1111.53萬平方米,惠及200多個居民小區、100多個行政事業單位和200余家企業。44個小區居民集中供暖遺留問題得到有效解決,群眾反映良好。

      大力實施“里子工程”“避險工程”。全市累計改造完成雨水管網188公里、污水管網84公里,367個小區、單位實現雨污分流;垃圾焚燒發電、餐廚垃圾無害化處理及馬溝污水處理廠二期等一大批環保項目已建成投用。全市建成泵站39座,整治城市積水點142處,疏浚河道53.3公里,切實提升了排水泄洪標準。2021年7月中旬以來,城區經受了多次超強暴雨考驗,實現了暴雨期間低洼處積水3小時排出。

      新開工棚改項目28個,改造老舊小區1204個,惠及居民近9萬戶。

      聚焦文旅“軟實力”——讓人民群眾在多姿多彩的文娛生活中共享幸福

      “春節期間,沙澧河風景區的燈光秀火了!”家住泰山社區的劉君對家門口成了文旅勝地一事贊不絕口。春節前夕,漯河市在沙澧河風景區重點區域實施景觀提升工程,推出“秀水天來、漯在其中”十里燈廊春燈節及“夢回沙澧”元宇宙AR光影秀等項目,營造出濃厚的春節氛圍。

      這場燈光秀是漯河市提升文化軟實力、聚焦文旅融合發展的一個縮影。近年來,漯河市緊緊圍繞省委、省政府關于實施文旅文創融合戰略的決策部署,著力實施漯灣古鎮提升、沙澧河文化風光帶提升、賈湖遺址提升、許慎文化提升和更高水平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四提一高”項目,扎實推進文旅融合發展。

      公共文化設施和場所遍地開花。建成公共圖書館、文化館及總分館123個,城市書房42個,博物館、美術館、體育館19個,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1388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1402個,農家書屋1349個,非遺展示館、傳習所11個,體育場地8440個,成立基層健身組織1250個,形成了“城市15分鐘文化圈”“農村十里文化圈”。

      公共文化服務從“云端”到“指尖”。加快數字文化館、體育場館建設,完善集學才藝、享活動、訂場館、看直播、趕大集、讀好書六大功能于一體的數字文化平臺“漯河新時代文化實踐員惠民一點通”;開展云上非遺、文化慕課等線上活動。

      去圖書館閱讀學習,去文化館觀演學藝,去博物館、美術館看展打卡,日漸成為廣大群眾的生活習慣;“博物館熱”“美術館熱”“非遺熱”蔚然成風,國潮國風成為年輕人中的新時尚……群眾文化生活的一系列變化彰顯了漯河市文化建設取得的可喜成就。(供稿:河南省文明辦 河南文明網)

    責任編輯:榮 毅
    中國精神文明網網站©版權所有
    男女性高视频免费观看国内
  • <u id="1edqn"><small id="1edqn"><kbd id="1edqn"></kbd></small></u>
    <source id="1edqn"></source>
  • <b id="1edqn"><address id="1edqn"></address></b>
  • <var id="1edqn"><td id="1edqn"><object id="1edqn"></object></td></var>
    <var id="1edqn"><track id="1edqn"></track></var>

    <b id="1edqn"><acronym id="1edqn"></acronym></b>
    <source id="1edqn"></source>